描述
描述
九谷燒介紹
九谷燒,源於日本江戶時代的加賀國(今石川縣),是一種融合了日本傳統工藝與現代美學的陶瓷藝術精品。它以鮮豔的色彩和細膩的手工繪製而聞名,不僅是日本陶瓷藝術的瑰寶,更是數百年技藝傳承與文化精粹的結晶。
歷史與傳承
九谷燒的故事可以追溯到17世紀,當時的九谷村因豐富的金礦而聞名于世,而陶瓷的原料瓷土礦卻是在探勘金礦的過程中意外發現的。當時的製瓷業在日本可算是「尖端科技」。在經歷過日本與中韓之間的爭戰之後,從朝鮮半島引進了製瓷工匠,這使得當時全日本只有九州的有田燒在燒製瓷器。由於競爭者稀少,加上製瓷的利潤可觀,九谷燒的創辦人、大聖寺藩的初代藩主前田利治(まえだ としはる)於1655年派遣手下後藤才次郎前往九州的有田深造,從而點燃了九谷燒的第一把薪火,建立了這一業界的基礎。
繁榮與衰退
可惜的是,九谷燒的輝煌並未持久。到了18世紀初,因藩國財政困境及藩主的策略變更,九谷燒於短短的100年間落幕,這一時期的作品被稱為「古九谷(こくたに)」。雖然其存在時間短暫,但這段歷史讓古九谷在收藏市場上成為「幻の名器」,吸引了眾多藏家。
再興九谷燒
約100年後,古九谷的餘燼再次燃起,這是歷史上的「再興九谷」時期。當時,新的加賀藩主接手,重新啟動了該地的製瓷產業,希望阻止金銀流失。加賀藩不惜重金聘請來自京都的京燒三名工之一的青木木米(あおき もくべい)進行技術指導,這使得九谷燒的「色繪」技術突飛猛進。
在此同時,民間資本也開始參與,豪商豊田伝右衛門(とよだ でんえもん)建立的「吉田屋窯」專注於古九谷的復興,尤其是「青手」技法的再現。儘管吉田屋窯因經營困難在1831年閉窯,但其影響力已然滲透至後來的許多窯場,令九谷燒的藝術傳承得以延續。
現代的九谷燒
1841年,九谷燒迎來了重要的人物——九谷庄三(くたに しょうざ)。他在寺井村開設自家的工坊,巧妙地融合了各家窯場的專業技術,並積極採用剛進口的新型西洋畫具與顏料,極大豐富了九谷燒的色彩選擇。結合傳統的「九谷五彩(綠・黃・紫・紺青・赤)」基礎,發展出了新的「彩色金襴手」技法,使九谷燒的彩繪更加生動細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