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隱禪寺
薰弄消息

靜嗅香風,心歸禪境 ——東隱寺文化中心傳統香道體驗課程圓滿

2024年8月5日下午,東隱寺文化中心成功舉辦了「靜嗅香風,心歸禪境」的傳統香道體驗課,本次課程由掌握傳統手工製香工藝的陳老師,將他在中國、日本、越南、泰國等地所學的製香方法教授給大家,讓大家在短短的兩個小時之內製作出了一份手工簽香。

人類將香料應用於日常生活的例子早有記載,隨著不同的地理、氣候、歷史、文化環境條件,衍生出不同的香料製品。而隨著人類對香料的認知與進步,香的功效和知識與日俱增,香不僅用於宗教儀式上,還可以用香來治病。在中國,香具有深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,在佛道教及民間信仰中廣泛使用,例如在寺院中焚香祈福、清明節祭祖等。除了在宗教儀式中燒香,還將香料用於製作香藥,使香具有治療功效,所謂香藥同源。

唐宋兩代由皇室貴族至一般百姓每家也必有一爐香燃點。焚香於宋朝被稱為「四大閒事」-燒香、點茶、掛畫、插花。 「四般閒事,不宜戾家」,「戾家」指外行人,意即在自家舉辦宴聚之事須委由專業人員來辦理,方不致出錯,好讓主人與賓客可專心品香、喝茶、賞花、觀賞,盡情享受生活雅趣。

從佛教的教義和修行角度來看,香在佛教儀式中的使用,不僅是為了淨化空氣、驅逐蚊蟲或提神,它具有更深層的象徵意義和精神內涵。它被視為一種供養,代表著修行者對佛法僧三寶的恭敬和虔誠。透過燃香,修行者表達對佛陀教誨的敬意和感恩,同時也希望藉助香氣的縹緲上升,將自己的心願和祈願傳達給諸佛菩薩。在佛教的修行環境中,香的氣息能營造出寧靜、莊嚴的氛圍,有助於修行者收攝身心,專注於內心的修行和對佛法的領悟。

香製作的材料可以是天然的草藥、樹脂、木材等,不同材質的組合可以產生不同的香氣,滿足不同的需求和喜好。本次課程老師教大家使用了杉木、艾草、檜木等多種天然原料,大家自由選擇自己想要的材料來製香。

老師認真耐心地為大家示範了整個製香過程中的動作和判斷標準,以及如何分辨天然手工香和機制有添加劑的香等,令大家學習到了不少新知識。

在製作過程中,製香者需要認真配比原料,調配、揉捏,還需要製香者耐心和細心地等待、觀察和調整,每一個步驟都要全神貫注、心無旁騖。例如,在調配香料比例時,需要敏銳的感知和細膩的判斷,如同在洞察自己內心的微妙變化。這種高度的專注能夠幫助我們暫時放下外界的紛擾和內心的雜念,進入一種寧靜而專注的狀態。培養出一種平和的心態和對一切事物的從容把握,這與禪修中對內心的磨練和對當下的覺知是相契合的。

因此整個製作過程中,老師一直強調內心的放鬆與專注,不要過度執著於相上的種種,更應該關注製香當下心境的平靜與調柔,以及自心與香之間的了解與溝通,這和禪修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
課程結束後,大家與老師合影留念,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體驗製作手工香,期待著一周後成品的美妙,也希望我們將傳統文化一直傳承下去,讓更多人了解手工製香!

原文: 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0myQIRUmMgfNjqbAApHGCg 東隱襌寺